白求恩斯诺后人受邀来华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庆典|白求恩|大阅兵|...
白求恩斯诺后人受邀来华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庆典 #九三大阅兵#跨越时空的握手,当诺尔曼.白求恩的后人遇到埃德加.斯诺后人。白求恩与斯诺的后人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参加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在京相遇。激动的谈着他们的感想。Video Player is loading. 00:00/00:00 Loaded: 0%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特别声
这条胡同不只有老北京烟火,它还见证《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
北京站以东三百米,静谧的盔甲厂胡同内,坐落着一座自带红色基因的酒店——北京中安宾馆。1935年至1937年期间,这里曾居住着两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名震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正是在当年的盔甲厂13号完成,而这里也一度是爱国进步青年的避难所。初秋的阳光穿过树梢,落在北京...
永远的怀念——白求恩同志逝世85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
2024年11月12日,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弘扬白求恩精神,促进中加民间友好”为主题的白求恩同志逝世85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天坛医院隆重举行。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张谦,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老外一家6代人在中国,隐藏“大佬”是她
在西班牙的战场上,他与白求恩成为了好朋友,后来,白求恩加入了共产党,这对柯鲁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7年10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被英国伦敦的一家公司出版,此书一经问世,轰动了西方世界。柯鲁克手捧着书,深深地陷了进去,当读到长征等故事时,他更是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就...
林迈可之子重走“林迈可小道”,国际友人后人齐聚海淀大西山
林迈可的儿子林杰慕也在其中。循着父亲当年走过的道路,他感触颇深,对没能走完父亲曾经走过的道路感到遗憾。他说,父母本可以选择大学里的安稳生活,但他们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和中国人民并肩抗战。如今走上父母当年逃亡的这段路,更能体会他们为“中国抗战”及“国际反法西斯”奋斗的决心。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回美国后遭到迫害,遗愿是葬在中国 - 悟空谈历史
斯诺离开美国前往瑞士定居。晚年的斯诺一直定居在瑞士,1972年,斯诺因癌症在瑞士日内瓦去世,临终之前,斯诺留下遗愿,希望能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因为他一直热爱着中国,视中国为自己的故乡。斯诺的后人也遵循他的意愿,把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在北大未名湖畔。参考资料:《埃德加·斯诺与中国》孙华
那些始终与中国革命同路的西方人 - 红色人物 - 红歌会网
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其中白求恩、柯棣华等人更是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而斯诺访问陕北后则写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如此说来,于当时的中国革命而言,“宋庆龄的国际眼光和世界影响曾起到巨大作用”这一说法,并非夸张(遗憾的是,由于这些西方人相互之间没有建立有效...
斯诺后人:“新时代的斯诺”需要关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故事
“作为斯诺的后辈,我认为一个人若需要成为新时代的斯诺,就需要他尽其所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尤其需要关注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故事,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9月25日,海伦·斯诺的侄子埃里克·福斯特(Eric Foster)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108岁“白求恩”在京逝世,她为中国留下什么?
当第一批“白求恩”远去,会有新的“白求恩”出现吗?柯马凯家的全家福,摄于20世纪80年代(采访对象 供图)柯马凯继承起父母关注教育的志向。改革开放后,来北京工作的外国人数量增加,很多都是短期逗留,亟须能满足他们子女教育需求的国际学校。1994年,柯马凯和几位朋友联合创办的北京京西学校开学,这是一所专门...
斯诺求见王牧师,毛主席同意安排,才发现他曾经收留过自己的儿子
斯诺求见王牧师,毛主席同意安排,才发现他曾经收留过自己的儿子 1960年的一个秋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抵达中国。斯诺在北京市的一家酒店安顿下来后,第二天一早,他带着相机和录音机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在这个庄严肃穆的大厅里,斯诺期待见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快,身着一袭碧玉色的中山装的毛主席如约...
历史珍闻:斯诺护送邓颖超平津脱险
斯诺说:“此时日本人对在北平的西洋人尚不敢冒犯,我陪你去天津,你装扮成我家的女仆,我看还是可以安全通过的。”五 斯诺当即把邓颖超由徐冰家接到他自己家中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们便去前门火车站预购下午的火车票。火车站人山人海,全是逃难的人群,卧铺、硬座、站票,任何票都一票难求。斯诺用手指搔搔头皮摇摇头,显得无能为力
一张老照片续写中美跨国友情-委员专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
斯诺在为谢立全拍摄照片后再也没有机会相遇,他们后人的首次握手,代表着一段中美79 年友谊的历史传承。 为这次相逢牵桥搭线的是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为何是中山来做这次的“纽带”?斯诺、谢立全和中山有什么渊源?记者展开调查揭开了一段历史的面纱。【他们与中山的渊源】...
永难忘记的国际友人(一)
1973年10月19日,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周恩来亲自参加了斯诺骨灰安放仪式。毛泽东给斯诺夫人的唁电中说:“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白求恩
他长眠于北大未名湖畔…… - 北京大学
起初,斯诺只能阅读英文版的二手材料,但总觉得不全面、不可靠,担心受到其中有倾向性的观点的影响。因此,斯诺决心学习中文。当他熟练掌握了近1500个汉字时,忍不住高兴地说:“这已使我能够阅读一些白话文作品了,我不完全是一个‘瞎子’了。”1934年初,斯诺以美国驻华记者的身份应邀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教授...
清明·缅怀|白求恩遗嘱中涉及到的人和事
(1938年5月白求恩(左),布朗(右)与贺龙师长在山西岚县)先说他与贺龙将军的情感故事。1938年5月初,白求恩离开延安来到前线,第一站就去了贺龙的120师,他们在山西岚县一见面就如同老友相见。按白求恩的话说,在斯诺《西行漫记》一文中他就认识了贺龙。白求恩说:“我用手术刀消除病魔,而你用菜刀打天下,你...
国际友人后人齐聚北京海淀 传播和平理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致敬国际友人-京津冀反法西斯走廊论坛”29日在北京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比利时、保加利亚、德国等国的国际友人后人代表、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共聚一堂,共同回顾国际反法西斯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与国际友谊,传播和平理念...
斯诺访问陕北——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1941年2月,斯诺因被蒋介石政府吊销采访资格,不得不离开中国,但他继续热情地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1972年2月15日,斯诺与世长辞。斯诺夫人遵照斯诺遗愿,将他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他曾经工作过的燕京大学,即如今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后人每每经过此处,...
原来是她,为中国带来了白求恩...
1949年深秋,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响彻世界,在伦敦举办的英中友协成立大会上,一位五十多岁的美国女士走上讲台,充满激情地介绍英雄的中国人民及其领导人创造的史诗般的事迹,赢得全体听众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女士的名字,如同白求恩、斯诺一样闪耀,她叫史沫特莱。
白求恩牺牲后,为他撰文的两位老友,一位是宋庆龄,另一位是...
如何证实宋庆龄是介绍白求恩赴华的直接推手呢?我们可以用第一手资料暨白求恩自己的话来佐证。其直接证据是白求恩在乘船奔赴中国当天写给友人的告别信:“亲爱的基恩和希尔基,我要去中国了。附上的信会告诉你我为何要去那里。读一下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艾格尼斯·史沫特莱的《红军在前进》,你们就会理解我...
白求恩只见过毛泽东一面,谈话3小时,当天日记写:这是一个巨人
他的名字叫亨利·诺尔曼·白求恩,一个在中国即将家喻户晓的名字。白求恩带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救死扶伤的决心,穿越战火,来到了延安。在这里,他期待着与一个人见面——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这次会面,注定是独特而深刻的。当白求恩踏入那个简陋的窑洞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这次谈话将会如何影响他的一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