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晤~新校史馆邀你“拆信”
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两人才得以团聚,并在复旦北泉"数帆楼"名阁喜结连理,复旦文学院长伍蠡甫为证婚人。2016年,两位老人携手共庆百岁:“老都老了,但是越老越恩爱”。新校史馆中,八十年前的信封静静躺在展柜中,战地邮戳印记的信纸泛黄,记录着复旦人在抗战烽火中的热血与柔情。1946年,法学教授梅汝璈写下这封请辞信,向
还记得遗愿捐赠毕生积蓄设立奖学金的她吗?最近,我们收到关于她的...
崔之骍的父亲崔思治是复旦大学1934届毕业生,曾怀抱救国理想在南京办学,后把学校捐给国家;崔家的第三代中,崔之骅老先生之子崔亦赪1988年毕业于复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三代人与复旦的深厚渊源也为这项捐赠增添了动人的注脚。 崔之骍与家中亲人合照 潘保根还说,他非常感谢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对这一善举的高...
韩雅兰毕业于复旦大学,抗战爆发后,她瞒着父母赴延安上抗大。_哔哩...
韩雅兰毕业于复旦大学,抗战爆发后,她瞒着父母赴延安上抗大。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她说:“儿不愿作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抗战女杰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来源:中国妇女报), 视频播放量 227、弹幕量 0、点赞数 4、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
韩雅兰: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 - 中国军网
1936年6月从复旦大学毕业。同年秋,由上海返回西安,在西安女子中学教书。1936年底,赴延安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学习。抗大第二期是1937年1月开学到8月结束,韩雅兰是抗大第二期第四大队女生区队的学员。 韩雅兰的父亲韩望尘,1906年入陕西省第一师范学习,在此期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参加陕西反清...
梁连珠:回望七十余载 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候,你还考虑什么个人前途?”回到七十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百废待兴的年代,通过像梁连珠这样九十岁的老复旦人的回忆,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内忧外患的新中国,有多少颗“日月光华同灿烂”的爱国种子,从复旦校园播出,种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复旦女生求职“受辱”,哭诉:再好的学历都比不过“京党硕男” - 知乎
多数普通院校的文科毕业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不只是因为专业的问题,更因为学校的水平一般,其实大家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毕竟985的文科生跟普通一本的文科生,那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 可现实不仅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也让名校文科生看清了现实。复旦大学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含金量,稳居前...
复旦的这个女生,做出了一件让人...@村里唠闲磕的动态
复旦的这个女生,做出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她把前男友写进了研究生论文的致谢部分。初闻此事,大家都以为又是一个傻白甜惨遭渣男伤害的俗套故事,可当人们真正读完内容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那真的只是个渣男,或许一切反倒容易理解了。 或许她的初衷并非是对前任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念念不忘,而是在...
永不变的复旦情:1988级管理科学本科校友齐聚母校
7月14日,我院1988级管理科学本科校友在毕业20周年之际重聚复旦,各地同学纷纷赶来参加活动。同学们共同回忆了曾经的大学时光,也了解了母校和学院的发展与近况。当年的班主任张国春老师、华孝菊老师也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的部分环节。 1988级管理科学本科校友重聚合影 ...
回顾:32岁复旦女博士抗癌失败,临终遗言:人一生最该看透两件事
回顾:32岁复旦女博士抗癌失败,临终遗言:人一生最该看透两件事 海归女硕士,复旦女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有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儿子,在自己岁月的前31年中,于娟的人生堪称完美。然而,在2009年12月,她却突然被诊断出罹患乳腺癌,而且是晚期,癌细胞转移得连骨头都黑了。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于娟拼尽...
定格《申报》里的“复旦时刻”
申报1910年6月29日第19版,则报道了复旦公学第三次毕业礼,“开办五年,毕业三次,仅有毕业生45人”。第三届毕业生中,金问泗后为外交家,曾出席巴黎和会;金问洙后为教育家,民进中央常委;还有来自青浦朱家角的陆士谔之弟陆守经。陆士谔曾于1910年创作小说《新中国》,虚构了想象中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
“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
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 ” “对 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 过程” ...
泪崩!清华学霸的遗书曝光:“妈,儿今天要去撞军舰了”
这些遗书,大多是在出征前匆匆写就。有人塞在枕头下,有人缝在飞行服内衬,还有人托付战友:“若我回不来,替我烧给爹娘。”04 他们用青春,筑起中国的“空中长城”八年抗战,笕桥航校1812名毕业生,阵亡511人,平均击落一架敌机需付出4.8条生命。他们明知飞机落后、弹药短缺,却用“自杀式俯冲”撞向敌舰;...
辉煌校史
1905年,为反抗教会势力干预校政,于右任、邵力子等130名学生愤然脱离震旦,支持马相伯在吴淞复校。1905年9月14日(阴历八月十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复旦公学在上海吴淞提督行辕正式开学。 迁址徐汇(1912—1917,复旦公学;1917-1922,私立复旦大学,校址:徐家汇) 辛亥革命时,吴淞校舍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复旦公学...
复旦这个女生,把前男友写...@社会民生小凤学姐的动态
复旦这个女生,把前男友写进了研究生论文致谢里,本以为是傻白甜遇上渣男,认真读完以后,如果真是渣男就好了! 其实也许她的本意,并不是要怀念前任给予的难以释怀的过往,而是为一个有趣的灵魂陨落感到惋惜。 作为一个女生,能把前任写进自己论文致谢里,也是需要勇气的,相信这位女网友已经释然了,也已经放下了,解开了...
复旦这个妹子,把前男友塞进了毕...@你的名度云的动态
复旦这个妹子,把前男友塞进了毕业论文感谢部分,原以为是傻白甜碰上花心大萝卜,仔细瞅完才懂,要真是花心大萝卜倒还好了! 其实她大概不是想惦记前任带来的放不下的回忆,是替那个有意思的灵魂突然消失觉得遗憾。 作为姑娘家,敢把前任写进论文感谢栏里,这得有点胆量,估摸着这妹子早就看开了,也把这事儿翻篇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复旦学子战地的青春
▲郝㠭君的毕业证(左)和招生报名表(右) 停战消息的“复读机” 1951年7月1日,中朝军队高层发出复电,同意和美方举行停战谈判。消息传到碧潼,战俘们欢呼雀跃,这意味着劳师远征的他们可以回到家乡同亲人团聚了。 作为复旦外语系学生的郝㠭君,理解战俘们渴望...
寒门子弟上名校之后 - 知乎
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目前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标准的精英。 另一个版本是:她生长在地处偏远的甘肃省张掖市,少年丧父,由母亲独力抚养。中学时的郑雅君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却因过于紧张,导致第一次高考失利,只能复读。第二年考入复旦后,她听不懂老师讲课,甚至听不懂出身大...
逝者永恒
2024-11-17|逝者永恒 战火中复旦园走出的商界巨子陈曾焘,为母校一生... 2024-09-04|逝者永恒 中美关系的“民间外交家”,40岁开启学术人生!... 2024-02-21|逝者永恒 永恒的记忆——忆盛志勇院士与北京校友会 2024-02-04|逝者永恒 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胡和生走了,沉痛悼念!
复旦女教师临终感悟:健康才...@橙子宥米心不慌的动态
复旦女教师临终感悟:健康才是最大财富 复旦大学患癌女教师于娟在临终前写道:“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确实,人生在世,最高的炫富不是家财万贯,而是身体健康。金钱再多,没有健康也是无福消受;权力再大...
薄薄一页纸,老战士等了68年
一张《复旦大学学业证明书》,暗红的封皮,烫金的大字,翻开后,里面写着学习经历和“此证明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谁能想到,这薄薄一页纸,让黄纪庄老战士等了68年。军休干部黄纪庄是江西人,生于1932年。1950年9月,她考入复旦大学园艺专业,原应于1954年毕业。彼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入学4个月,年仅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