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观察 | 美宣布以伊停火是“各取所需”,中东安全态势依旧危险
在21日下令打击伊朗核设施并遭受后者“事先通知”对美军基地的报复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晚单方面宣布以色列伊朗达成停火。他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伊朗先开始停火,到第12个小时时,以色列也开始停火,到第24个小时时,这场“持续12天的战争”将正式结束。虽然媒体报道称是以色列先释放信号并同意停火,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要求暂不评论特...
以伊停火传闻背后:特朗普搅局还是以方设局
更耐人寻味的是,传闻爆出后以色列并未收敛攻势。17日清晨,以军战机再次突袭伊朗边境军事目标,造成至少15人伤亡。这种"口是心非"的操作,让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社交媒体上怒斥:"停火不过是拖延战术,以色列的导弹比承诺更快抵达目标。"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此番举动存在双重动机:若停火传闻属实,可借谈判争取国际支持...
以伊停火!伊朗又赢麻了
1、停火协议涉及两个12小时停火期。2、伊朗启动首个12小时停火。3、以色列随后进行第二个12小时停火。4、24小时以后,战争正式宣布结束。为啥变化来的如此之快。简单一句话:美以完成了战争目标,伊朗则保留了政权与颜面。以色列最开始发动打击伊朗的目标就是:不能让伊朗拥有核武器,必须打击他的核基础设施和核专家。
以伊冲突第9天 伊朗开出谈判条件 特朗普透露美方底线
同日,伊朗外长与英法德三国外长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伊方明确表示只有以色列“停止侵略”,才会再次考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透露美方底线,“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袭击”,给予伊朗“最多两周”恢复理智,且明确不愿派遣地面部队,暗示可能支持停火。 军事对抗白热化 以伊展开激烈攻防 伊朗发动导弹袭击 ...
美俄乌各自发声明:一场“罗生门”背后的三国博弈
一、谈判桌上的“各取所需”1. 美国:主导权与资源掠夺的双重目标美国在声明中强调与俄乌就黑海航行安全和能源设施停火达成共识,并提出帮助俄罗斯恢复农产品出口、协助乌克兰开发矿产资源的计划。表面看是为和平铺路,实则暗含两大意图:巩固话语权:通过解除对乌情报共享、主导停火框架,美国重申其在冲突中的“操盘手...
特朗普放话:伊以将达成协议暂停冲突 “停火预言”可信吗?
当特朗普用社交媒体宣言粉饰和平,当普京以调停之名介入中东,超级大国正用最精明的生意经处理他人的血与火——和平沦为谈判桌上的期货,小国性命化作博弈筹码。这场“协议”的真相或许是:美俄各取所需,以伊暂歇再战,而中东民众在“停火幻觉”中迎来下一轮轰炸倒计时。您认为特朗普的“停火预言”可信吗?美俄...
马克龙:美国提出了一项以伊停火提案
《以色列时报》报道,正在加拿大出席G7峰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美国已提出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停火提议。马克龙呼吁伊朗和以色列停止针对平民的打击,并表示美国已提出了一项停火提案。马克龙在加拿大G7峰会期间对记者表示:“如果美国能够促成(以色列和伊朗)停火,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当时,白宫宣布特朗普因中东危机...
特朗普与胡塞停火协议达成:背后的博弈与中东变数
### **停火协议:一份“各取所需的妥协”** 胡塞武装在声明中强调,停火不涉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支持“立场不变”。他们仍保留对以色列目标的攻击权,尤其在加沙冲突持续的背景下,这一表态被视为对以色列的“间接警告”。而美国则希望通过协议为特朗普即将访问沙特“铺路”,同时减少在中东的军事开支。特朗普的...
...美说已经炸毁,伊说早已保护好,就是各取所需了。所以如果接下来伊...
以说已经打消伊核威胁,美说已经炸毁,伊说早已保护好,就是各取所需了。所以如果接下来伊朗接下来不搞出什么幺蛾子,冲突应该就会慢慢缓下来了,下周整体可以积极点。 15:58:35【以色列将从22日14时起开放领空】财联社6月22日电,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6月22日消息,以色列民航部门称,以色列将从当地时间22日14时开始开...
G7峰会期间,马克龙:美方已提出以伊停火提议
G7峰会期间,马克龙:美方已提出以伊停火提议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倩】据路透社、《以色列时报》等媒体最新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16日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提出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实现停火的提议。 “确实有一个会面和交流的提议。提议重点是达成停火,随后启动更广泛的讨论。”马克龙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对...
默许、纵容、火上浇油,以伊冲突背后的美国黑影
有分析说,在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以伊冲突“降温”的背景下,美方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美国政府的种种言行被广泛解读为对以色列采取“默许加纵容”的立场。“目前来看,以色列得到美国的偏袒和支持。”阿曼政治分析人士哈勒凡·图基说。“只顾美国自身利益”多国专家和媒体认为,特朗普政府只顾美国自身利益制定中东政策,甚至“只凭
川普宣布以伊停火,遭伊朗否认!
国际危机组织分析师认为,虽然短期停火可能性存在,但结构性矛盾仍未解决。伊朗核问题、地区代理势力博弈、美以特殊关系等深层因素,将持续影响局势发展。未来需关注两个时间节点:一是伊朗声称的停火截止时限后的实际动作,二是美国大选周期对中东政策的潜在冲击。现在离停火时间就剩两个半小时,全世界都在等着看“...
美胡停火协议背后:中东按下暂停键?特朗普高调宣布他们投降了
这场停火是中东战略格局的转折点,还是美国“抽身泥潭”的权宜之计?一、停火协议核心:美国与胡塞武装的“各取所需”根据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的声明,协议核心为"双向停火":胡塞武装承诺不再袭击红海及曼德海峡的美国船只,美国则停止对胡塞控制区的空袭。阿曼强调此举将"确保全球航运咽喉的安全",而特朗普更以胜利者...
伊以互轰核设施,特朗普急发“停火令”:这场中东危机谁能真正收场
更为讽刺的是,特朗普曾经因为退出《伊核协议》而被视为中东紧张局势的始作俑者。如今,他却要以"和平使者"的身份登场,这种角色转换的背后,是美国对自身中东政策失败的无奈承认。正如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所言,美国已经缺乏进行中东调停的"道德权威"。核阴影下的地缘博弈:以色列的豪赌与伊朗的反击 要理解这...
特朗普称与普京都认为以伊冲突应该结束!马斯克在在伊朗启动星链
俄方同样渴望破局。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曾透露,普京与特朗普“意犹未尽,不愿结束通话”;特朗普更向普京承诺:“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当能源合作(首期120亿美元)与解除制裁的诱惑摆在眼前,俄美各取所需的中东“停火倡议”顺理成章。战火与谈判同步燃烧,科技与地缘暗中博弈——这场由美俄领袖紧急叫停、...
伊以激战下的外交博弈与僵局:停火难达共识,中东火药桶濒临失控
外交窗口是否关闭? 尽管目前的日内瓦会谈未果,但各方(伊、欧、甚至摇摆中的美)仍表示保持对话渠道开放。未来两周将是压力测试期,看是否有国家(或如伊朗所请的阿曼、卡塔尔)能找到突破僵局的外交创意,或施压(尤其是美对以)促成某种程度的降温。地区连锁反应风险,土耳其加速导弹生产、巴基斯坦联络伊斯兰国家等...
要揍伊朗容易,但也得看中俄脸色!特朗普态度大变,支持伊以停火
立即停火,防止恶性循环;保护平民,禁止无差别攻击;重启伊核谈判,反对撕毁协议;大国必须降温,而非火上浇油。这份声明被外媒称为“新中东规则”,直接否定了美国“自卫权”的战争借口。俄罗斯的“核保护伞”威慑 当特朗普威胁打击伊朗核设施时,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公开警告:“若美国下场,俄罗斯将下场支持伊朗”。
特朗普豪言“24小时停火”,官宣伊以将暂停冲突:会达成协议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15日高调宣称‘伊朗与以色列必将达成停火协议’,话音未落,两国导弹已再度划破中东夜空,德黑兰储油库烈焰冲天,以色列核设施警报长鸣。 这场被专家称为‘表演式调停’的背后,是224条伊朗平民的生命、美俄博弈的暗涌,以及一场无人退让的死局。 以色列空军的F-35战机在6月15日深夜俯冲过德黑兰上空...
特朗普宣布以伊停火,美国钻地弹行动下的三个赢家
其实,无论是以色列还是伊朗,他们都没有“很多人”所盼望的想法。对以色列来说,它的目标就是终结伊朗的核计划——如果不能终结,那就中止;如果连中止也做不到,那就推迟。现在,以、美方面评估认为,伊朗的核计划至少被推迟了1-2年。从这个角度看,以色列已经赢了。至于干翻伊朗的神棍桶子,以色列可能从未真正...
果然是“好莱坞”式表演!6月23日,美轰炸伊各取所需,以成出气筒
果然是“好莱坞”式表演!6月23日,美轰炸伊各取所需,以成出气筒 美军近日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的空袭行动引发广泛关注。尽管美方高调宣称“彻底摧毁目标”,但实际效果与舆论反响呈现出明显温差。以色列方面对袭击成果表现出兴奋态度,但伊朗的迅速反击与局势走向证明,这场冲突的真实影响远超表面呈现的戏码。美国空袭行动...